《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楊琳 | 全國兩會報道
3月3日,由中國經濟周刊聯合百度APP獨家出品的兩會特別節目“代表委員面對面”系列開啟第一場直播。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圍繞“數字經濟新時代,智能交通如何賦能智慧城市”的主題開展研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國汽戰略院副院長戰靜靜為本場直播的嘉賓主持。
城市建設,交通先行。目前,智慧交通行業已進入高速發展期。這也是提高交通運輸效率、緩解交通壓力、降低交通事故率,進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最佳方式之一。那么,擁有成熟智能交通體系的未來城市,應該是什么樣?何時能解決大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智慧交通又如何助力“雙碳”目標的達成?
直播中,王先進、單志廣圍繞以上問題作出回答。
解決交通擁堵,社會各方該如何做?
如果將城市比作一個生命體,那么交通系統就如同血管,它是生命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搭載了生存必不可少的需求。同樣,智慧交通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一個擁有智慧交通的城市應該是怎么樣?怎樣理解這個系統?
王先進在直播中說,一個擁有成熟智慧交通系統的未來城市,交通應具有現代化交通的顯著特征。2019年頒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到,要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這五個詞高度概括了擁有成熟的智慧交通的未來交通形態。
他解釋道,智慧交通運用精準感知、高速傳輸、超級計算來實現車路協同、自動駕駛,這會極大改進交通出行的路徑優化與出行效率,同時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促進交通安全,并且節能降耗。
單志廣則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對智慧交通做了解讀。
“若從狹義角度理解,指城市范圍內的車流、路面交通。若從廣義角度來理解,交通會跨越出城市邊界,整個民航、水路、高鐵、港口等等都屬于大交通體系,這也就構成了國家層面上整體的智能交通體系!眴沃緩V說。
民眾對于智慧交通解決道路擁堵充滿期待。這也是市場、企業發力的重要方面。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他的新書《智能交通》里預測,五年內智能交通能使中國一線城市不再需要限購和限行,十年之內基本上擁堵問題可以解決。
這一美好愿景實現的可能性如何?
“其實李彥宏講了三個假設前提,第一是智慧交通發展很快,第二是同時大力推行公交優先、發展共享出行新業態,第三是實施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務)與智慧交通相結合。在這三個假設前提下,他相信智慧交通將顯著改善交通擁堵狀況!蓖跸冗M認為,李彥宏的假設前提很清楚,也比較樂觀。對技術進步一直持樂觀態度,這是企業家非常好的心態。
“我們搞科研的往往沒那么樂觀,總覺得難題很多!蓖跸冗M調侃道。他說,治理城市擁堵不是單一實踐或者單項技術能解決的,涉及城市規劃與空間布局,交通規劃與建設管理,以及市民出行的文化與習慣養成!翱萍、智慧交通恐怕只是一味藥!
單志廣對此具體解釋道,復雜問題要分解,分而治之是第一步。
他認為,第一,智慧交通的首要責任部門是規劃部門。城市規劃者應考慮怎么通過規劃使整個城市規劃體系、交通體系更加合理,這是第一步。因為如果城市規劃做不好,從其他方面去彌補的話,成本代價會非常高昂。
第二,交通體系方面,要解決如何用信號燈、交通規則,以及無人駕駛、車路協同、車網協同解決現有條件下的道路優化問題。通過數據來解決出行時的不對稱,更加精準地預測出行時間和出行路況,這是需要從技術、城市智能交通角度來發力。
第三,從市民角度,需要樹立一種更好的出行觀,需要更好的人和車之間的關系。其實,出行的開車需求,適用才是最好的,可以盡可能開小車,開新能源汽車,F在很多人覺得開車,特別是開豪車是一種炫富手段,這是不應該被提倡的。
“未來的智慧交通需要真正有智慧的出行者。未來是人、車、城市真正變成有機體。而且系統是暢通的、低碳的、高效的、節能的!眴沃緩V說。
王先進補充說,政府還需要呵護市場,注意不是“培育”市場,是“呵護”!罢罱ê团嘤、有序、開放的市場環境,讓智能交通上下游各企業部門健康合理地競爭,形成合力。企業方面在把握需求和理性發展上應該更深入、更謹慎,在資本應用上面,一定要遵從市場規律、市場規則,建立可持續的運營模式!
攝影:《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智慧交通如何助力“雙碳”目標達成?
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如何助力國家“3060”雙碳目標達成?綠色交通和綠色城市愿景如何實現?
談及此問題,王先進認為,智慧交通至少在三個層面可以助力國家“雙碳”目標推進!耙皇侵腔劢煌軌騼灮煌ㄏ到y資源,提供一體化的運輸服務來綠色出行,優化出行結構,減少碳排放。二是智慧交通技術的創新與進步,包括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還有智慧鐵路、智慧公路、智慧航運、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郵政、智慧快遞等,能給整個大交通帶來重大變革,促進交通效率,減低交通能耗,降低碳排放。三是智能交通技術能用較低的社會成本對整個交通行業碳排放進行精準監測和核算,這樣有利于支撐國家層面制定科學的措施!
其實,已有西方國家把低碳、綠色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標簽和特征進行建設,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率先探路。
“比如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在做智慧交通系統規劃時,除了提出智慧交通建成以后交通堵塞率降低25%,交通排隊所需時間降低50%這些效率方面的定量目標,也從能耗角度提出了目標——智慧交通系統建成以后,要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0%,城市污染下降15%。這兩個指標都是跟‘雙碳’結合很緊密的!眴沃緩V說。
他認為,智慧交通通過大數據、AI和物聯網的使用,可以更好地進行交通引導、路網規劃,進行整個交通體系的優化和調度。這樣能使整個交通體系耗費的汽油和產生的能耗大量減少。
他解釋稱,對于智慧交通、智能城市,綠色化應是其應有之意,也應該是在技術上、效果上追求的重要方面。未來,人機協同、車路協同、車網協同是很重要的目標,要為“雙碳”目標實現更好的技術層面的支持,通過精準化、精細化、智能化、高效化,來實現多用數據、少用能源,來實現更好的節能降耗。
“我們講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的核心從‘雙碳’目標達成的角度來講,就是多用數據、多用信息、少用能源、更加高效、更有獲得感!眴沃緩V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