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8日,北京冬奧、冬殘奧會的總結表彰大會勝利召開,習總書記做了重要指示,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進偉大的事業,廣大參與者珍惜偉大時代賦予的機遇,在冬奧申辦籌辦舉辦的過程中,共同創造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
“現代夏季奧運會已經走過了125個年頭,冬奧會也將近百年的歷史。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相距14年我國成功舉辦雙奧,不僅展現了國家的強盛,而且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對我個人而言,在2008年的奧運會直接負責、組織賽事交通服務;2022年作為北京冬奧組委的專家,基本也是全程參與,為冬奧交通建言獻策。我深感有幸生活在這個時代,有幸能夠參與為國爭光的工作!——于春全
近期,《ITS》世界就雙奧交通保障的相關問題對于局進行了專訪,以下是訪談實錄:
記者:在2022冬奧會與2008奧運會的交通保障工作有那些不同?
2022年2月,于春全在首鋼滑雪大跳臺現場
何為大型國際體育綜合運動會?我認為奧運會、冬奧會,包括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洲際體育運動會(如即將在今年九月份在杭州舉行的亞運會)。大型國際體育綜合運動會的重要特征是規模大、競技水平高,特別是除直接參加運動會的人員外,要通過媒體將賽事直接傳播給全世界十幾億甚至幾十億人。
這兩屆運動會,確實有非常大的區別。如賽事交通保障的人數有很大的差異,2008年奧運會運動員12000人左右、所涉及的注冊媒體人員25000人左右;2022冬奧會運動員3000人左右、所涉及的媒體人員大致9000人。但是更大的區別在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賽事交通服務面臨著前所未有且十分復雜的挑戰。
記者:2022年冬奧會已成功舉辦,就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交通保障請您談一下個人觀點。
2008年7月,于春全在奧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交車儀式現場
根據自己經驗,將我國舉辦的大型國際體育綜合運動會的交通保障,可分為“賽事交通保障”和“賽會交通保障”。通俗來講,“賽事交通保障”是指賽事組委會負責,對與會注冊人員提供的交通保障工作;“賽會交通保障”則是指包括“賽事交通保障”在內,與賽事相關的城市交通保障相關工作。
具體講,“賽事交通保障”是按照主辦城市合同,面向與會注冊利益相關方,由組委會所負責的交通保障。與會注冊利益相關方主要包括運動員、隨隊官員以及超編官員;國際體育單項聯合會的人員,他們負責運動會各單項競賽組織活動;轉播商,指對運動會進行現場電視轉播的機構和人員;文字攝影等新聞記者;包括國際奧委會官員在內的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市場開發合作伙伴;工作人員和志愿者;觀賽觀眾。國際奧委會根據各利益相關方的交通優先權及出行需求,專門制定了多達300多頁的《奧運會交通手冊》,指導歷屆奧運會、冬奧會賽事交通保障。每一屆奧運會、冬奧會主辦城市和組委會需要據此,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本屆奧運會、冬奧會為每一個利益相關方提供交通服務的標準、交付程序與流程,每個場館的交通組織方式、停車上下客區域等。
“賽會交通保障”是指主辦城市為了保障賽事的順利進行,不僅要提供高質量的“賽事交通保障”,而且要通過采取相關的措施和提供必要的交通資源確保賽事交通安全、順暢,比如開辟奧運專用車道、實施城市或場館周邊交通需求管理、新建交通專用標識、提供包括駕駛員在內的符合條件的交通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奧運公共交通的特殊服務等?偟膩碚f,由于賽事涉及或影響的社會交通都屬于賽會交通范疇,當然這也應是城市交通正常運行的一部分。
注冊利益相關方均需持有由國際奧委會批準、主辦國家賦予的賽會身份注冊卡入境及參加規定的賽事活動。按照相關規定,開幕前14天(北京冬奧會為2022年1月21日)至閉幕式后三天賽事組委會需提供免費的賽事交通服務。由于2022年1月4日起北京冬奧會身份注冊卡已生效,利益相關方已開始入境,在1月21日之前賽事交通保障工作就已經開始提供了有償的交通服務。
記者:北京2022冬奧會場館分布在“兩地三賽區”,在疫情影響下如何實現真正的閉環交通保障?
2022年2月,于春全在云頂滑雪公園現場
2022北京冬奧會最大的特點是在疫情背景下對涉及的場館、冬奧村、官方酒店等都實施閉環管理。我們的管理非常徹底和嚴格,這一點可通過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共同制定的防疫手冊來體現。賽前以國際奧委會的名義一共印發了7個分冊的防疫手冊,包括運動員隨隊官員、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媒體、轉播商、奧林匹克大家庭、市場開發合作伙伴、工作人員志愿者。直接參加運動會的注冊人員從入境到出境全過程均實行閉環管理。
閉環內利益相關方要從一個閉環空間(場館/酒店)到另一個閉環空間(場館/酒店)必須通過賽事交通保障的專用交通來實現。賽事交通保障的交通工具可分為三類:
一是按照國際奧委會的慣例,組委會需要為相關利益相關方提供小汽車專車、分配車、租車或共享車輛服務,2022冬奧會的所有小汽車均由北京冬奧組委配備專職司機,這樣便于完成對閉環內人員的專用交通運輸,既保障閉環間交通出行,也防止閉環內人員“脫環”。
二是面向各利益相關方的大客車班車交通系統,班車系統分為四類:運動員班車系統、轉播商班車系統、面向其他注冊人員(重點是媒體)共享的班車系統和工作人員與志愿者班車系統。
三是北京往返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的高速鐵路跨賽區交通系統。
眾所周知,自賽事活動開啟,通過機場對入境人員篩查時發現少量核酸檢測為陽性人員。疫情防疫手冊對陽性人員的管理非常明確,即通過醫療系統的專用車輛送達相應隔離醫院治療。對于與確診陽性人員的密接人員的管理,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核算檢測,配備單獨的住宿和餐飲,而交通則需要組委會交通保障配備專用車輛送達駐地或相關場館。盡管需求的人數不多,但是都需要定制化服務。
由此可見,賽事交通保障是疫情防控條件下賽事正常運行的關鍵環節,承擔確保利益相關方賽事閉環管理的重要的職責。
按照防疫手冊規定,冬奧會在賽事交通保障專用車輛上乘客需要保持必要的社交距離,如在班車上要求間隔乘坐,只能有50%滿載率,這不僅給賽前規劃的交通運力,而且給賽時利益相關方交通集中出行高峰時段的車輛調度帶來極大的挑戰。
還有一個大的挑戰是為閉環內服務的賽事交通保障工作人員也要按照閉環管理進行集中的住宿、餐飲等后勤保障。賽事交通保障是整個賽事服務時間最長的領域,賽事交通保障工作人員賽時面臨高強度工作任務、與利益相關方近距離的接觸的心理負擔、長時間集中住宿的思想壓力等,在各級領導的關心、關懷,及時地發現、了解和解決出現的問題,賽事交通保障工作人員“舍家忘我、堅守數月,展現了感動人心的精神風貌和責任意識”。
記者:據您所知,有那些科技成果應用到本次冬奧會交通保障工作中?
本屆冬奧會、冬殘奧會賽事交通保障確實應用了許多智能交通技術,對賽事“簡約、安全、精彩”,交通安全、準點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如:
所有場館車輛車證識別系統均實現了對涉奧車輛精準管控;
組委會“冬奧通”APP上不僅實現了對利益相關方疫情防控精準管理,而且將交通服務中每一路班車時刻表、每一輛共享車輛乘客精準識別與運行等都納入其中;
對所有的競賽場館賽前通過計算機仿真系統對館內外車輛、人員流量、流向均進行了模擬,提前發現隱患,提前制定應急預案;
在賽事交通指揮調度中心將公安交管、交通運輸、場館/酒店等相關視頻監控有效接入,滿足了重點區域實時監管需求,做到了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決策、及時部署處置等可視化、扁平化賽事交通保障指揮調度;
對所有賽事交通保障車輛安裝了北斗定位、導航系統,實現對每一輛車的動態在線監管;
針對山地賽區冬季惡劣天氣對賽事交通保障帶來的不利影響,開發運行了面向山區交通的氣象預警系統等等。
一系列智能交通組織與管理系統應用實戰,保障了賽事交通服務,取得了預期的成果。
人物簡介:
于春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2022北京冬奧組委特聘專家。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正局級;一級警監警銜)。1990北京亞運會組委會交通部駐會副部長;2001北京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組委會駐會副部長;2008北京奧運會組委會交通部部長。曾兼任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特聘專家。參與編著交通專著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