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的現象,全國不管大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還是三線城市都存在實際上的停車位和車輛的保有數差一半,甚至只有1/3的問題。這種矛盾是隨著中國機動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而造成的必然結果。圍繞著這個主題,深圳進行頂層設計,完成停車管理法規體系立法,精細管理,科技賦能和實戰引領這幾個方面。
一、頂層推動,建立停車管理法規體系
(一)立法開路,強化法律支撐
深圳立法比較早,深圳交警局2003年機構改革時設置了停車場管理科。政府2005年出臺文件明確停車管理的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是交通警察局,也明確了職能和部門權責。2015年再次完善安全設施、信息采集設施、數據傳輸方面的要求,改善了過去光纖成本高,效果差的情況。隨著現在4G視頻技術越來越好,互聯網傳輸這個問題已經徹底解決了,甚至能達到百分之百的采集要求。
(二)健全標準,促進管理規范化
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制定一些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基礎,從安全設施管理責任到采集數據到放款已經形成很詳細的技術要求,為停車行業的管理打下基礎。如果沒有這些措施,就是無本之源,無水之木,這些法律的制定促進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二、精細管理,規范路內外停車秩序
近些年不斷對管理進行精細化,規范路內外停車秩序,這一點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分檔處罰,規范路內停車秩序
在停車管理方面,特別是執法,路內路外深圳有立法權。內地停車罰款很低,一般是一百元到兩百元,其實應該很高一點,深圳立法規定違章停車的罰款是二百元到二千元,道交法就是這么規定的。分檔為四種情況,一般二百元到五百元是普通道路違停和繁忙道路違停。在人行橫道、斑馬線以及黃方格內違停的是罰款一千元。造成擁堵情節比較惡劣的罰款二千。
圖1:違停分檔處罰
參考上圖數據,這幾年處罰的情況2018年200元的29萬宗,500元的115萬宗,1000元的21萬宗。再看今年2019年的數據,200元的16萬宗,500元的55萬宗,1000元的10萬宗。管理很嚴,只要在出入口、黃格線、斑馬線一停,就會被處罰1000元罰款,管理效果非常好,所以秩序是管出來的,罰出來的,當然同時要進行宣傳教育。
對違停不僅僅管嚴,而是多措并舉,包括有獎舉報。在立法上,所有的交通違章都可以舉報,絕大多數都有獎,而且獎金還很高,但有封頂限制,不能職業舉報。比如,有些違章,有些違法舉報,假套牌車10000~20000元;污損號牌的,幾千元;醉臥,半夜喝醉了躺在地下容易被車壓死,我們發現這個問題就鼓勵舉報,獎金是10000元。群眾聽說了積極參與,后來覺得獎金有點高就調整成5000元。獎勵政策非常有效果,我們去年一年獎勵政策支出400多萬元,財政核算罰款金額達一點幾億元,目的還是為了立法,為了把這個環境改善。從法律上講,罰款不存在任何問題,而且在制度設計上住宅區一般不會罰,但是在商業區,歌舞廳等地方,路邊亂停放就可以隨時罰款。還有便民人性化的要求,比如,有道路節假日可以停車,公園門口路很寬,周六就可以停車。所以管理上就要精細。
(二)部門聯合,強化路內停車秩序管理
目前深圳全市共設置路內臨時停車泊位共1.76萬個,涉及430條路段。2014年4月,市政府審議通過《深圳市機動車道路臨時停放管理辦法》,法律授予交委權利,我們委托交給下面一個道交中心專門處理停車收費的事情。那么亂停車問題怎么辦?違規停車怎么辦?就給道交中心授權進行處罰。有些人不想交錢停停車場,就停在道路兩邊或者停在馬路對面,這種情況很多,交警也管不過來,就授權給道交中心進行管理。
(三)從嚴查處,改善場內停車秩序
有的地方可能因為警力原因對停車場內部的秩序管理比較簡單,顧及不到。但是這是很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果停車場內部出現了違規停車的問題,先由管理人員進行勸說管理,不行就進行舉報,嚴重的情況再聯系交警過來進行罰款。停車場的管理也應該進行監督。比如管理是否嚴格,是否規范,是否有亂收費現象,數據是否傳輸等。要形成良好的習慣。
(四)錯時共享,解決住宅停車難
商業區跟住宅可以實現錯時共享,解決住宅停車難的問題。白天,車位給商業,晚上就供應住宅停車需要。費用方面要調整做到人性化,晚上不能按照商業的標準一天就要四五十元。晚上就要提供優惠,一個月100-300元,百姓能夠接受的價格。今天逐漸推行這種優惠,讓老百姓體會到便利性。
(五)多措并舉,解決就醫停車難
醫院是停車難的重點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地都有很多方案。今年,我們計劃以市兒童醫院為試點,在充分分析兒童醫院周邊停車場的停車條件以及需求的基礎上,以市兒童醫院為中心,將周邊經營性停車場全部納入預約平臺,群眾在預約掛號的同時對車輛入場一并進行預約,享受就醫優惠停車價格。
(六)多管齊下,緩解交通樞紐停車難
第六個是網約車,在高鐵站、機場、碼頭,網約車即停即走的時間限制三分鐘。最早從是深圳開始,大概2013年左右,從機場開始,領進來到出去費時三分鐘,實際執行當中可能稍微長點是五分鐘。這個效果對機場或者通道類的口岸,高鐵站等管理效率特別高。全國絕大多數都應該這樣做。我們大概2013年提出了這樣做的要求。還有一點就是提高停車費,有意識地提高。過去,有些人去香港把車一停,就去香港一天或者住一天第二天才回來。停車費幾十塊錢,很少,對他們來說無所謂,F在,停車費用一百多甚至更高就起到了效果。所以要更加精細化管理杠桿。
(七)開展“僵尸車”整治行動,凈化道路環境
所謂僵尸車,就是指殘舊破損,影響市容,甚至已經報廢的車輛。對于僵尸車我們的做法是跟城管合作。我們經過摸底調查,對路內和路外停車場長期占有的情況進行研究,把它分成幾種情況。一種是強制報廢;一種是涉嫌造假的,我們按照法律來處理。實際上僵尸車的概念是一種通俗說法,法律上還沒有界定。
三、科技賦能,積極推進智慧停車管理
(一)搭建海量停車數據庫
圖2:數據接入停車場
深圳從立法上就有強制性要求,2009年的時候還存在數據傳輸上傳不了,丟掉等情況,現在通過技術進步彌補這一點。我們全市6000多家停車場,現在已經數據接入5000多家,主要有行業都接觸,因為法律已經規定必須進行數據接入。采集數據量很大,而且要進來以后,實際上進入一個防控體系,這就像酒店入住登記身份證系統,有什么情況一目了然。這是一個前提。
(二)創建智慧停車服務
數據運用跟進共建共治,停車數據脫敏后共享給高德、百度等地圖商,推動行政管理部門間數據交換共享,構建全市停車信息一張圖,利用大數據及AI技術為市民提供無感支付體驗,“深圳交警星級用戶”已經可以連通3200余家停車場進行無感支付。
(三)推出停車預約系統
停車位從實際上來講不可能越來越多,不可能滿足車的需求。很多國外的情況也是這樣,經常修路,但是停車位很少,主要就是抑制車輛的出行。對有些景區不提供停車,反而周邊交通狀況就變好。
(四)設立智慧網約車通道
還有一個就是網約車通道。我們最早在2016年網約車發展最火的時候,我們在機場空港八路設立“網約車上客通道”,并在機場P3社會停車場東側設立了網約車臨時蓄車區,共65個停車位,這個效果很好。技術上,通過采用“互聯網+”管理模式,通過電子圍欄、云車站、自動檢測等一系列科技手段,對網約車實行集中上客管理。
四、實戰引領,建立交通安全管理源頭陣地
(一)創新建立動靜態一體化管理體系
停車場會收費是共識。我們不僅收費進行行政許可,我們把停車場作為私家車管理的一個陣地,進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或者相關信息服務的一個陣地。目前通過預警系統,布控的隱患車輛從進入停車場觸發預警到民警上門查獲,只需要15分鐘時間。2019年深圳交警通過停車場監管系統查獲假套牌車輛530余輛,經情報部門數據分析,日均行駛在深圳路面的假套牌車由原來的1150輛/日下降到現在不足30輛/日,我們正在向著“深圳無假”的目標努力!
(二)創新建立場內交通事故處理機制
我們建立停車場輕微財損事故聯動處置工作機制,每天引導、處置輕微財損事故300余宗,制定了《關于對停車場管理單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指導意見》,明確了7種停車場內交通事故中應當認定停車場管理單位事故責任的情形。
(三)建立涉車信息推送機制
還有一點就是滿足遠程客戶的要求,提高服務質量。停車場可以獲得卡口數據,獲得車主車牌號。如果車輛有未年審的信息,違法的信息,或者是一些保險到期信息等,就用誘導屏給車主提示,提醒車主及時處理,F已經和捷順、小貓公司上線該服務,日均發送提示信息60萬條,轉化點擊率25%。
(四)創新建立場內交安機制
嚴格講場也是路的一部分,包括路內和路外靜態的管理,納入整個交通管理的大環境當中,按要求來做事情,目前全市已建立停車場交安站90家。
最后,我們想通過停車管理,打造一張勸導網、防控網,讓交通管理更加智慧更加嚴格,也更加文明。
本報告來源于2019年第十四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作者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未經本人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