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A+賦能體系
這兩年,“賦能”這個詞匯很熱,高新興現在是“一橫四縱”的戰略,即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增強現實等公共基礎技術橫向貫穿到公司四大垂直領域(公共安全、金融、通信、智慧交通)。而交通方面如何利用好橫向的技術,其中提到了“AII+的賦能體系”。
第一個“I”是物聯網,通過物聯網技術成果可以實現多維感知、多源接入、多徑聯通、RFID、視頻、機器人、車聯網,幫助用戶在數據、采集、接入、感知方面帶來更多創新。
第二個“I”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解決多場景的智能分析、研判、預警、深度學習、大數據、云邊協同,邊緣計算的興起帶來智能的應用。
第三個“I”是增強現實,可以解決多元信息融合和全息實景展示,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感知所分析的數據幫助用戶進行相關的業務應用和指揮、指令的下達、態勢的感知,利用視頻地圖、三維地圖和數據視圖等手段進行應用層面的賦能。
AR技術
2013年,我們開始研制AR技術,什么是AR?AR是虛擬信息和真實信息融合,通過多媒體、三維建模、實時跟蹤及注冊、智能交互、傳感等多種技術手段,將計算機生成的文字、圖像、三維模型、視頻等虛擬信息模擬仿真后,應用到真實世界中,兩種信息互為補充,從而實現對真實世界的“增強”。以交通為例,地理信息數據、交通監控資源、交通運行狀態、交管業務信息等看不到的虛擬信息,可以通過增強現實的方式把它與真實的世界進行融合、疊加,產生虛實結合的效果,可以很直觀、及時地感知到當前路面、交通、車輛、警員勤務等信息。
增強現實跟視頻監控管理應用有關系,視頻是安防行業重要的建設內容,視頻的最大優點就是直觀性、客觀性、實時性、信息量大。視頻監控的發展經歷了從數字化、網絡化、高清化、智能化、全息化的過程,解決了看得到、看得全、看得清、看得懂等問題。AR技術將信息相互打通,銜接時空、數據、事件及態勢的感知,通過全息化可以將世界看透,相當于給了你一雙慧眼。
高新興AR技術的演進
高新興AR 1.0首創靜態標簽標注,開啟了視頻全息化的新時代,解決了AR應用很基本性的問題,包括跨域級聯、邊界透傳、標簽分層分級分類、標簽跟隨、搜索等功能。
AR 1.5版本實現了全局標簽共享、POI導入與多機協同。所有標簽都基于一個標簽圖庫,無論攝像頭是什么角度,看的標簽是唯一的,所以不用重復標注數據。同時,可以利用GIS應用,將POI信息導入到視頻地圖中,自動生成標簽,并自動展現GIS數據,減少人工的工作量。另外,還實現了多機協同,如可以通過一個全景攝像機,聯動多個不同角度的球機,可全方位、無死角地對場地進行環視,進行安保、交通管制等行為。
AR 2.0版本實現了突破,過去的標簽是固定、靜態的,現在實現GPS動態標簽標注,使得實景指揮進入了實戰應用階段。
AR 3.0版本則攻破移動AR云臺技術,攝像機可安裝在無人機、警車上面,在巡邏或執勤的時候對拍攝畫面進行標簽標注,可以通過坐標換算取得突破,為臨時布控、應急處突提供技術支撐,指揮中心也可以讓巡邏范圍更加寬泛、巡邏方式更加靈活。
AR 4.0版本則可通過為普通攝像機的AR賦能,減少投資浪費,有效保護客戶投資,利于AR普及。
AR 5.0版本在原有實景地圖的基礎上融合拼接城市三維模型,突破視頻視域界限,實現全域無縫漫游。大場景可以用三維地圖信息進行漫游、巡邏、搜索,輸入地點后可快速定位,并自動轉化成視頻,利用球機云臺操作,可拉進或調整方位?淳唧w微觀時,還可以將視頻的實景地圖融合拼接,捕捉到更多的畫面信息,實現車輛細節的展現。所以,看到的是“活地圖”,而不是“死地圖”。
我們在AR行業內獲得了很多榮譽,包括榮獲產品獎項10項、專利58項、軟件著作權28項、公安部檢測報告21項。同時,在全國落地了400多個案例,20多種應用場景,不只是交通一個場景。
AR技術帶來交通管理新體驗
高新興從2012年轉型平安城市與智能交通,2017年,在交通理解的基礎上,結合AR技術發布業內首創“交通監測云行”系統,將城市高低點攝像機、交通專用攝像機串聯起來通過AR展示。
1、靜態+動態數據整合
將靜態的交通信息(如道路方向、名稱、車道數、電警位置等),與動態信息(過車流量、路況信息、實時視頻等)在一個畫面上進行呈現。
2、“情指勤督”一體化交通實景化指揮平臺
以重慶案例來說,利用“情指勤督”一體化交通實景化指揮平臺,利用4K全景攝像機對車輛細節觀察,實現宏觀態勢感知,打通交通要素,掌握實時交通運行體征;實現集成化、專業化、扁平化指揮,提升指揮效率;點、線、面無盲區管控;全程跟蹤執法,助力勤務科學考核。
3、交通管控
其他交管功能,如交通信號控制、交通誘導發布、實時違法管控、快速布控下發、預案設置、特勤跟蹤等,也能取得一個很好的聯動。就算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說臨時停車、車速過快或過慢、燈控不準時,可以進行人工干預。
4、指揮調度應用
交警隊長通過指揮中心下達管制任務,通過聯動,可將直觀的畫面標志標簽形成指令傳遞給每個警員,從而進行道路管制。另外,還可對突發事件快速響應,如緝查布控時,指揮中心可下達指令對緝查車輛進行攔截。
5、AR+電子車牌的應用
AR融合汽車電子標識技術,擴展了交通數據的深度和交通業務的廣度。通過接收路面安裝的汽車電子標識閱讀器采集到汽車電子標識數據后與交通流量數據結合,實現車道級的流量展示,并且能夠根據車輛身份和性質,刻畫路口、路段車輛畫像。汽車電子標識數據與信號系統結合后,能夠實現可視化特勤路線保障;與交通卡口關聯后,通過與實時的過車信息進行比對,能夠實現套牌車、克隆車的緝查布控。
賦能
前面提到的應用我們已經落地實施了,現在來探討一下高新興的“智能”為AR交通實景指揮深度的“賦能”,以及下一步創新的方向。
1、系統的特色
第一,感知全息化,融合多種感知手段采集的信息,并以可視化方式全息呈現,使用戶對每個場景具有更全面、更縱深的認知。第二,業務實景化,用實景畫面展現業務場景,用戶具有臨場感,以直觀、具象的視角進行操作。第三,信息協同化,多種來源、多個維度的信息通過空間位置、目標對象加以聚合、關聯,使用戶便捷高效地獲得信息。第四,應用集成化,通過圖標、標簽等AR元素建立用戶各類業務應用的入口,在一個實景界面中集成調用,構建一站式門戶。
2、系統的效能
可以用六個關鍵詞來概括,即全息監測、全景巡視、全時指揮、全程管控、全域研判、全業務門戶;窘鉀Q了“信息孤島”、“系統碎片化”的問題,實現區域態勢一眼通、交通監測一手管、指揮調度一站控效果。
3、系統技術亮點
第一,視頻智能。傳統的視頻監控升級為AR化的視頻化監控,信息融合和可視化指揮更加便捷。第二,位置智能。獨創智能定位引擎打通二維三維實景視頻的地理位置關聯,精準聯動。第三,AI 智能?梢岳酶叩忘c位的智能視頻設備檢測、分析、研判流量和各種交通事件。第四,融合智能。數據接入網關完成豐富跨網、跨廠家、跨業務對接業務,使技術亮點與應用場景可以很好的結合。
通過技術智能與業務需求的排列組合來賦能交通指揮。在四種主要的技術特點之后可拆分、組合出不同的功能,解決某種特定的場景需求。如問題車輛的快速處置,可對重點車輛的監控畫面進行定位,與警員協同查控。交通可視化安保,在重大活動前做好安防預案,利用勤務信息系統實時對人員結構進行調節,并直觀地在系統畫面展示,比到崗檢測更靈活,可在不同區域之間進行靈活切換。
希望各位專家和廣大交警能提供更多排列組合的思路和建議,使AR交通實景指揮的賦能效果達到新高度。
本報告來源于中國智慧交管論壇,未經本人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