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華為云TechWave人工智能專題日召開。會上,多位大咖暢聊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產業升級等AI普惠的方式,暢想未來美好生活。
其中,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長徐煒、華為云人工智能領域總裁賈永利重點分享了華為云EI交通智能體助力深圳交通治理的場景和案例。

高端對話環節(圖右至左:華為云人工智能領域總裁賈永利,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執行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李世鵬,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長徐煒)
今年恰逢深圳經濟特區設立40周年,深圳市智慧交通的成果正是深圳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和中國“智極”的真實寫照。通過深圳交通治理的成果,人們能看到AI使能智慧城市的實際效果,也能夠一窺未來智慧城市生活的樣貌。
據徐煒局長介紹,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以來,交通伴隨著城市的發展,深圳交通水平也在不斷進步。在科技的助力下,深圳部署了全國第一個有箭頭的信號燈、第一套電子警察、第一個車牌識別系統,再到現在第一個智能信號控制系統,深圳的交通治理水平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深圳現在機動車保有量約352萬輛,外地車超過100萬輛,每天城市交通系統監測到每天上路的城市車輛有260萬輛。從城市占地面積和機動車保有量的比率來看,深圳的機動車密度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排在前列。
然而深圳的擁堵指數在大城市中卻是是比較靠后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單位發布的《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深圳在2010年到2014年間時有上榜。但在2014年后,深圳已悄然退出了“中國堵城”的行列。這其中人工智能的作用不可忽視。
深圳交通治理的核心難題是,如何在相對狹窄的地方內,保證整個城市交通運行更加安全,更加暢通,更加文明,更加有序。為此,深圳市聯合華為云部署了華為云EI交通智能體TrafficGo。
TrafficGo借助人工智能從超帶寬交通網絡、全城交通流量感知、人工智能輔助執法、大數據打擊效率提升四個方面提升市民的出行體驗。
超帶寬交通網絡讓深圳交通治理有了一個超快的大腦。這是深圳交警與華為合作建設的基于高快速度光纖傳送的OTN網等技術,支撐滿足400G帶寬的傳輸能力、超過20PB的數據存儲能力、百億級的數據處理能力,數據承載能力是傳統公安網絡的40倍。

在超帶寬交通網絡的支撐下,深圳交警建立起了交通流量感知體系。在華為云+AI的支持下,深圳交通監控視頻里的車流得以實現秒級感應識別,并實時進入到大數據系統進行交通流量分析,各種卡口、雷達、線圈的數據也被融合到數據湖中利用起來。華為云EI智慧城市還端到端地打通了深圳交通信控系統,并通過將深圳交通指揮調度系統接入AI控制,真正實現了從感知到決策到執行的閉環。
通過車牌識別、油站車牌識別等系統,以視頻方式檢測交通流量,準確率達到了95%;每月采集過車數據約7億條,同時整合內、外部78個系統數據庫近40TB的數據,有力支持交通大數據的擁堵分析和優化方案。
有了如此強大的交通流量感知體系,深圳市可以讓單個交通路口根據交通情況“隨機應變”。因為交通治理的關鍵就在路口,路口的關鍵是信號配時的自身控制,保證整個路口通行能力最高。深圳市原先的方案是單點控制。即一個單點一天有20套、30套配時方案,不同的時間節點運行不同的配時方案。但如果車流突然改變,固定配時方案無法根據車流自動調整。
TrafficGO通過監測交通流量可以自動指揮路口的交通信號燈變換,而且能夠機器學習,根據現狀與歷史方案效果,對車流進行最優的配時方案。目前,深圳的智能交通路口從華為公司周邊的8個發展到全市的大概200個路口。經過大概一年多的運行,通過制定精準的交通信號管控模式、科學設置路口渠化及交通組織創新,高峰時段車輛通過的平均延誤時間減少了10%,大大緩解了交通堵塞的壓力。
接下來,深圳計劃未來幾年要把全市2000多個路口全部接入信號控制器,顯著提升全市的交通路口通過能力。讓整個城市所有路口交通流能夠達到相對均衡,整個城市的通行效率最大化。
此外,人工智能還有開啟“生命通道”的特殊技能。執行任務中的救護車、應急牽引車、消防車只要對交警發出請求,交通指揮系統就自動給它規劃一條路線,保證車輛一路綠燈。
人工智能的能力還推動了人工智能輔助執法力度的加強和打擊效率的提升。在AI支持下,深圳交警大數據研判平臺實現了對卡口數據運算的秒級響應,基于對車輛外觀特征識別的二次識別技術,日處理圖片能力達到1000萬張,對于違章圖片的識別達到95%以上。
而大數據建模的引入,讓AI能夠模擬出異常駕駛行為的狀態,進而配合強大的道路監測能力,將異常駕駛從普通駕駛中實時區分出來,通報交警。
人工智能助力深圳交通的另一個重點工程是深圳機場。人工智能對于飛機的停機位的調度進行了大幅度優化。深圳機場提供泊位是通過AI綜合計算飛機的尺寸、航線、前后航路、天氣情況等諸多因素,在復雜的約束條件下做最優排布,達到了更高的效率。

在未來,5G、物聯網、車聯網、車路協同等技術將和AI一同更深入地參與交通治理之中。新技術的普及也為未來的智慧交通提供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深圳在新洲路搭建了全國第一條5G的示范路。只需一個簡單的攝像頭作為前端感知點,就能夠承擔記錄、監測、執法等眾多職能。未來,這樣的路段會大規模普及。屆時,城市交通將能夠為車輛定制出行時間。如果感知能力和運算能力足夠,甚至能為每個人的早晚高峰出行都分配一條路線。
當然,這樣的能力要基于前端感知點的充分部署,基于持續為城市交通投入大量靈活的算力,更基于華為云TrafficGo這樣的智慧交通系統更加完善,更加強大。
在深圳40年之際,人工智能為這座城市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座城市也將呈現出人類智慧生活更多更精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