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據統計,目前我國年二氧化碳排放約100億噸,其中交通領域約占10%,而城市交通占交通領域(除航空、鐵路、水運外)的80%以上。2013年以來,在我國碳排放增速已經趨于平緩的情況下,城市交通碳排放量成為增速最快的領域。
郭繼孚認為,隨著未來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和機動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預計城市交通領域的碳排放還將持續增加,碳達峰和碳中和形勢不容樂觀。
對于城市交通領域碳排放量增速較快的原因,他表示,我國城鎮化進程尚未完成,這意味著城市交通需求還將呈現剛性增長態勢,導致交通碳排放還將大幅度增加,并且我國仍處于機動化快速發展的階段,極有可能帶來城市交通碳排放的持續增長,F有交通工具的能源依然以汽柴油等化石能源為主,因此,即使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碳達峰的問題。
談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城市交通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郭繼孚認為,首先要促進交通與城市協調發展,打造低碳生活模式。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城鎮規模結構,構建功能混用、公交導向、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城市布局。這就需要改變城市交通樞紐、軌道交通車站的“交通用地”單一用地性質,調整為“綜合用地”,使其能夠與周邊影響范圍內的土地共同用于一體化的商業、辦公等綜合開發。
同時,要促進交通出行模式轉變?裳芯吭O置居民交通出行碳賬戶,出臺將城市交通納入碳交易體系的工作方案,并開展MaaS(出行即服務)發展頂層設計,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打造以公共交通為核心的多樣化、一體化全鏈條出行服務,讓市民無需擁有小汽車也能便捷出行。
此外,智能交通也將助力交通運行效率提升,從而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達成。例如,通過建立出行預約系統,實現人、車、路協同發展;通過建設城市交通超級計算平臺,實現千萬級交通出行的組織優化等。
針對汽車產業的發展,郭繼孚表示,要加速機動車能源結構的“零碳”轉型,明確面向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機動車電動化發展路線圖,以及明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設置超低排放區(或零排放區),進一步加大將存量燃油車替換為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引導,為新能源汽車使用創造有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