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海信升級安裝的冬奧會場館以及其周邊近120臺交通信號機系統,全部接入新一代管控平臺!2月18日,海信智能交通事業本部副總經理陳曉明介紹,智能交通不簡單,更不是資本說了算,否則扎堆進來的互聯網企業早就贏家通吃了。海信在智能交通領域積累了24年169座城市的經驗。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等權威機構共同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指出,2021年全國50個主要城市中僅有8座城市擁堵同比下降。其中5座城市的緩堵項目由海信參與承建,占比超過6成。
榜單顯示,這5座城市分別是西安、昆明、蘭州、銀川、貴陽。以銀川為例,海信自2014年起協助交警承建“緩堵提暢”工程。數據顯示,銀川市城市擁堵指數已經連續5年下降,擁堵指數從2016年1.65持續下降到2021年1.30,下降21.2%,平均行車速度從2016年29.03km/h持續提升到2021年38.50km/h,提升32.7%。
早在1998年,海信開始進軍智能交通領域,彼時智能交通的概念在國內落地不過3年時間。海信集團高級副總裁陳維強介紹,“我們專門花錢去調研,發現智能交通行業未來市場很大,而且國內沒有形成領頭企業和充分競爭格局,全國的底子都很薄弱!
最初,海信確定了兩條產品線:一個信號控制系統,這是整個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的核心;另一個公共智能交通系統。2005年,海信中標北京數字奧運工程智能交通項目,打開北京市場,迄今北京有近一半的信號機都是海信的。
有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3547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948億元,年均增速14.39%。與此同時,北京、深圳、上海等出臺相關政策,智慧城市成為下一輪區域競爭的關鍵詞,智能交通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在這一背景下,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興起,智能交通行業迎來許多互聯網巨頭入局,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來勢洶洶”,智能交通市場新一輪競爭愈發白熱化。
“智能交通以及與此緊密綁定的智慧城市建設,在有了好的理念、好的技術之后,交付是一個硬活。不少互聯網企業和新進入的資本都在這個環節上栽了跟頭!标悤悦髡f,把人工交通調優經驗和大數據經驗融合起來,通過信號機一點點積累交通控制策略,這不是短時間能積累出來的,未來,行業應注重將人工調優的經驗和大數據的經驗融合起來。
另一方面,2021年以來,海信在智能交通領域布局不斷。當年3月,海信家電公告,擬13億元控股日本三電,拓展汽車空調壓縮機、汽車空調產業。當年11月,海信擬出資近10億美元收購西門子交通信號燈和其他道路交通控制系統業務。今年1月,海信集團參與中標了貴陽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項目,還中標青島市南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走向海外,中標了埃塞俄比亞的智能交通項目。
海信方面介紹,目前,海信智能交通積累了24年的經驗,并以此為開端拓展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軌道交通、智慧建筑、公共安全等多個B端業務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