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一:網約車平臺將公開計價規則及抽成上限
近日,交通運輸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王繡春表示,交通運輸部將實施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企業抽成“陽光行動”。據悉,“陽光行動”聚焦網約車、道路貨運新業態兩個領域,要求平臺企業向社會公開計價規則,合理設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公開發布等。
王繡春表示,近年來,交通運輸新業態從業人員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職業歸屬感不強、權益保障不到位等問題日益突出。為此,2021年,交通運輸部會同多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交通運輸新業態從業人員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強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對完善平臺和從業人員利益分配機制、規范平臺企業經營行為等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平臺抽成事關從業人員勞動報酬,與從業人員切身利益密切相關!蓖趵C春表示,按照上述兩個文件的規定,為進一步落實規范平臺企業經營行為、切實保障從業人員合法權益,交通運輸部將實施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企業抽成“陽光行動”。
點評:“陽光行動”對于近400萬持證網約車司機和2000多萬貨車司機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平臺抽成事關從業人員勞動報酬,與從業人員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只有讓規則透明,從業者的權益才能得到保障,行業生態才能始終處于健康有序的發展道路上。
熱點二:2021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6萬億元
據中新財經報道,國家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共享經濟繼續呈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全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6881億元,同比增長約9.2%。
報告表示,共享型服務和消費繼續發揮穩增長的重要作用。其中,2021年網約車客運量占出租車總客運量的比重約為31.9%;網約車人均支出占出行消費支出的比重約為8.3%。
點評:2021年,網約車行業受到監管政策、企業上市、資本市場形勢等因素影響,市場格局加快重塑。面對接下來的激烈競爭,各平臺需要在商業模式上加速創新和擴充,同時還要保證新就業群體權益以及監管部門相關要求,部分小規模平臺或因此出現運營難題。
熱點三:成都第一批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車輛行駛號牌正式發放
近日,據成都市經信局消息,按照《成都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實施細則(試行)》規定,阿波羅智行信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12臺智能網聯汽車(包括4輛純電動城市客車,8輛純電動轎車)在中德智能網聯汽車臨時封閉測試場進行了模擬場景實車測試,經成都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專家委員會評審,成都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以下簡稱市牽頭部門)聯合會審通過,成都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于近日正式向阿波羅智行信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發放了成都市第一批道路測試車輛行駛號牌。
點評:自動駕駛等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商業化落地,離不開各地方政府在政策、硬件配套、相關法律等方面的支持。以上海市為代表的“先行者”已在當地形成產業鏈優勢,成都等城市此時選擇跟進,為時不晚。
熱點四:杭州啟動巡游出租車“油改電”,五年主城區全覆蓋
杭州市交通運輸局近日發布《關于巡游出租車領域車輛電動化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結合迎亞運、碳達峰等節點要求,分階段實現全市巡游出租汽車“油改電”,2022年亞運會前完成30%,2024年達到60%,到2027年,對主城區(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10107輛存量巡游出租汽車的經營權指標基本實現全覆蓋。
根據實施意見,杭州將對在推廣應用周期內購置更新符合規定條件的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車且投入運營服務的經營者,按每輛車(即對應一個經營權指標)3萬元的一次性運營補助。
另據今年3月21日起將實施的新版《杭州市巡游出租汽車車輛技術標準》,市區新增、更新巡游出租汽車須為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新修訂的《技術標準》對舒適性、安全性、環保性、專用配置、行業標準、適用區域等進行整合,增加了必須適用新能源汽車的規定。
點評:不只是杭州,全國整個出租車行業“油改電”必然成為一種趨勢?v觀全國各大城市,早在2016年起,太原、深圳、北京、成都、鄭州等地就已經陸續開展出租車“油改電”行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絕大多數出租車司機來說,營運車輛需要安全、便捷、成本低、效率高等必備條件,所以出租車“油改電”行動也要綜合考慮上述因素,不能損害出租車司機的實際利益。
熱點五:全球首個開源車路協同數據集發布
據中新網報道,近日,全球首個基于真實場景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數據集DAIR-V2X在北京正式發布,向國內用戶提供下載使用。
該數據集由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聯合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北京車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百度Apollo、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發布。
點評:作為業界、學界首個開源車路協同數據集,此次發布的數據集將有效服務科研、產業、政府機構,有效協同各方進行車路協同的學術研究和產業落地,促進中國車路協同發展。同時,數據的開放也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了基礎數據,為企業產品研發測試提供了支持,將有效加速產學研用協同發展。